近日,一起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。据报道,11月16日,黑龙江省哈尔滨警方通报:11月13日12时20分许,双城区人民法院周家法庭负责人郝某被嫌犯吴某仁捅伤致死。经审,犯罪嫌疑人吴某仁对因不服离婚判决,酒后持尖刀将郝某刺伤致死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此事迅速被法律界媒体刷屏,受害的郝法官是在开庭的间隙出事的。也因此法院安检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,网友、特别是一些法律界专业人士,纷纷建议法院普及安检门,同时加强安检员培训,让安检门真正担起防控第一关,以减少甚至避免此类悲剧再发生。
安检作为法院第一道安全关口,如果切实“把关”了,就完全能把管制品挡在法院大门外。但还是有部分人群,对法院安装安检门不理解,认为觉得麻烦,耽误了自己时间,侵犯自己的隐私,法院都不安全,哪里还安全。其实如果细心想想,安检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,更何况来法院办事的都是被告和原告的家属。本身是带有情绪,如果一旦诉求得不到满足,而且还携带违禁物品,那么就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法院安检不仅是为了法院工作人员的安全,更是为了来法院办事群众的人身安全。法院作为社会矛盾纠纷的集中地,安检来不得半点含糊,就算再严格都不为过。
从近年来发生在法院的安全事件看,那些当事人因为故意携带管制物品进入法院都有不良目的,为了逃避安检,都是以十分隐秘的方式,如果不建立仔细的安检流程,安装完善的法院安检配套设施,一旦漏掉任何一个安检细节,本次的惨剧难免不会再次发生。
早在2004年5月24日,最高人民法院就印发了《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安全检查规则》,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安全检查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。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使用智能法院安检门,提供更便捷严谨的安检方式,才能更好地保证法院内的安全。